有范 >古诗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杨巨源
2025-07-20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

唐代  杨巨源  

野烟秋水苍茫远,禅境真机去住闲。
双树为家思旧壑,千花成塔礼寒山。
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
莫恋本师金骨地,空门无处复无关。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翻译及注释

野烟秋水苍茫远,
禅境真机去住闲。
双树为家思旧壑,
千花成塔礼寒山。
洞宫曾向龙边宿,
云径应从鸟外还。
莫恋本师金骨地,
空门无处复无关。

中文译文:
遥远处,野烟起伏在秋水之上,
真正领悟禅宗的机缘,去和静心冥想。
以双树作为家,思念先前修行的深谷,
将千朵鲜花,象征着对寒山大师的敬礼。
曾经在洞宫中与龙边过夜,
云灵的小径应该会再次归向鸟外。
不要留恋金骨葬地中的本师,
对修行门派来说,地方并不重要。

诗意:
这首诗是杨巨源为了送别他的本师寒山大师而写的。诗中描绘了作者离别的情景和对本师的敬意。作者描述了远方的野烟和秋水,表达了对禅宗的深入体悟和真实体验。双树象征着本师和先前修行的地方,千花成塔则是对本师的赞颂。最后的两句表达了对本师金骨葬地的无所留恋,强调了对修行门派的了解,地方并不是决定修行的重要因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禅境和修行的情景。通过对远方的景象的描绘,诗人取得了超然于尘世的态度,表达了对禅境和修行的理解和体验。诗中的双树、千花和洞宫等意象,给人以宁静和庄严的感受。最后对本师金骨葬地的无所留恋,使整首诗更加凸显了修行的本质和目的。整体上,这首诗简洁明了,字字珠玑,表达了诗人对本师的敬意和对修行的理解,并通过景物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禅境的宁静和超脱。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dàn gōng guī sōng shān lóng tán sì zàng běn shī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

yě yān qiū shuǐ cāng máng yuǎn, chán jìng zhēn jī qù zhù xián.
野烟秋水苍茫远,禅境真机去住闲。
shuāng shù wèi jiā sī jiù hè,
双树为家思旧壑,
qiān huā chéng tǎ lǐ hán shān.
千花成塔礼寒山。
dòng gōng céng xiàng lóng biān sù, yún jìng yìng cóng niǎo wài hái.
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
mò liàn běn shī jīn gǔ dì, kōng mén wú chǔ fù wú guān.
莫恋本师金骨地,空门无处复无关。


相关内容:

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

题贾巡官林亭

元日观朝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相关热词搜索:嵩山龙潭寺
热文观察...
  • 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满院冰姿粉箨残,一茎青翠近帘端。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
  • 邵州陪王郎中宴
    西塞无尘多玉筵,貔貅鸳鹭俨相连。红茵照水开樽俎,翠幕当云发管弦。歌态晓临团扇静,舞容春映薄......
  • 寄赠田仓曹湾
    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身为陋巷客,门有绛辕车。朝览夷吾传,暮习颍阳书。眄云高羽翼,待贾蕴......
  • 赠侯侍御
    步逸辞群迹,机真结远心。敦诗扬大雅,映古酌高音。逃祸栖蜗舍,因醒解豸簪。紫兰秋露湿,黄鹤晚......
  • 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
    笑向东来客,看花枉在前。始知清夏月,更胜艳阳天。露湿呈妆污,风吹畏火燃。葱茏和叶盛,烂熳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