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冷暖不相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1

冷暖不相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相和歌辞乌夜啼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字数:5  
平仄:仄仄仄平平  
分类:惜春  春天  写雨  写景乌夜啼  

【古诗内容】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
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
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冷暖不相知翻译及注释

乌夜啼

城上归时晚,
庭前宿处危。
月明无叶树,
霜滑有风枝。
啼涩饥喉咽,
飞低冻翅垂。
画堂鹦鹉鸟,
冷暖不相知。

中文译文:

夜乌在鸣叫

城上归来时间已晚,
住所前庭殷天险峻。
月色明亮却无枝叶的树,
霜花滑腻风摇枝苞。
啼叫声苦涩饥饿喉咙咽,
飞翔低垂冻结的翅膀。
画堂鹦鹉鸟,
对冷暖无从理会。

诗意: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乌鸦。城上人归来时已经很晚,住处前庭险峻。月亮明亮,但寒冷的霜使得树枝光滑,没有叶子。乌鸦因饥饿而发出涩声,它们飞得很低,翅膀似乎冻结了。在温暖的画堂里饲养的鹦鹉鸟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和乌鸦们所受到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乌鸦,表达了冷酷无情的自然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城上归来的人们在寒冷的气候下感到不安全。诗中的乌鸦饥饿、疲惫,深夜的孤独感逼迫它们发出凄厉的叫声。相比之下,安逸舒适的人类生活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与这片寒冷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作者通过乌鸦和鹦鹉的对比,呈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冷暖不均。整首诗以寒冷和孤单感作为主题,展现了唐代社会中的冷酷现实。

冷暖不相知拼音读音参考

xiāng hè gē cí wū yè tí
相和歌辞·乌夜啼

chéng shàng guī shí wǎn, tíng qián sù chù wēi.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
yuè míng wú yè shù, shuāng huá yǒu fēng zhī.
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
tí sè jī hóu yān, fēi dī dòng chì chuí.
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
huà táng yīng wǔ niǎo, lěng nuǎn bù xiāng zhī.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相关内容:

致君尧舜上

致君尧舜上

致君尧舜上

只识弯弓射大雕

君自故乡来


相关热词搜索:冷暖不相知
热文观察...
  • 致君尧舜上
    异物不易遇,其出由地灵。伊耆阐坤珍,三秀既挺生。赋形虽恨小,殊喜见未曾。朱明复荐祥,仟种茂......
  • 深藏身与名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
  •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同居长干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
  • 冷暖不相知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画堂鹦鹉鸟,冷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