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诗意和翻译_元代诗人杨维桢
2025-07-20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

元代  杨维桢  

出姜哭过市,呼天天实闻。
市人皆涕下,鲁贼当谁分。
出肗不归鲁,麟书诛其君。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作者简介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翻译及注释

诗词:《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
朝代:元代
作者:杨维桢

出姜哭过市,
呼天天实闻。
市人皆涕下,
鲁贼当谁分。

出肗不归鲁,
麟书诛其君。

中文译文:

姜子牙出使鲁国时,他在市场上痛哭,他的哭声传遍了整个天空。市民们听到他的哭声都纷纷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分辨出鲁国的贼人。

姜子牙出使鲁国后,没有返回鲁国,而是接到了麟书(指命令)让他诛杀鲁国的君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杨维桢的作品,描绘了姜子牙在出使鲁国时的遭遇和他的决断。姜子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他是商朝的大臣和将领,在商末周初的动荡时期,被封为鲁国的宰相。这首诗通过描写姜子牙在鲁国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赞美。

诗中的第一句“出姜哭过市”,描述了姜子牙在鲁国市场上痛哭的情景。姜子牙的哭声传遍整个天空,显示出他内心深深的悲痛和无奈。第二句“市人皆涕下”,描绘了市民们听到他的哭声后纷纷流下眼泪的场景,显示了姜子牙的悲伤感染了周围的人们。

接下来的两句“鲁贼当谁分,出肗不归鲁”,表达了姜子牙对鲁国贼人的不满和无奈。姜子牙在鲁国履行使命期间,对鲁国的贼人行为感到愤慨,却无法辨别出贼人的身份。最后两句“麟书诛其君”,揭示了姜子牙接到麟书后的决断,他决定诛杀鲁国的君王,以惩治国家内部的腐败和背叛。

整首诗通过描写姜子牙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他坚定决断和忠诚于国家的敬佩。姜子牙的悲痛和决断展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正直和公正的追求。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饱含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古代伟人的赞美和对高尚品质的崇敬。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拼音读音参考

lǎn gǔ sì shí èr shǒu qí èr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

chū jiāng kū guò shì, hū tiān tiān shí wén.
出姜哭过市,呼天天实闻。
shì rén jiē tì xià, lǔ zéi dāng shuí fēn.
市人皆涕下,鲁贼当谁分。
chū rǔ bù guī lǔ, lín shū zhū qí jūn.
出肗不归鲁,麟书诛其君。


相关内容: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

览古四十二首 其九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二

梧叶儿

一步一纷烦


相关热词搜索:二首其二古四十
热文观察...
  •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
    秦穆饮盗马,楚庄忘绝缨。齐景恩一木,触槐有淫刑。婧女告齐相,称说辩且正。明朝拔槐令,婧父脱......
  •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一
    晋师纳天王,大义白日披。尹固附孽子,奉籍奔蛮夷。道逢周郊妇,三岁尔大期。三年尹固死,妇言如......
  •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南门能徙木,不能徙......
  •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八
    羲之在东床,风操夙所称。蓝田誊转重,胡乃意不平。出吊屈在我,反恶固其情。以此悻悻死,无异匹......
  •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二
    尝疑王孝子,素履朴且庄。门生服县役,径行想不扬。孝子躬馌具,罄折在道旁。门生役已脱,诡道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