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1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

宋代  王安石  

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只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翻译及注释

诗词:《和正叔怀其兄草堂》

茆堂竹树水之滨,
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
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
来伴山冠戴白纶。
只恐明时收士急,
不容家有两闲人。

中文译文:
茅草搭建的小屋,靠水边竹树的附近,
农耕劳作自在舒畅,像子真一样。
小吏身为官员如今感到疲倦,
先生拥有三亩田地却安于贫困。
想要放弃县尉的职印辞去黄绶官服,
来陪伴山中戴白纶帽。
只是担心明朝时期需要收拢人才,
不容许家中有两个闲散之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安石写的一首七绝,诗人以和友人正叔共怀其兄之典故为题材,通过对不同境遇下的生活态度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涯和田园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处茅草搭建的小屋,周围是竹树和水的边缘。这里象征着自然和宁静的田园生活。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稼逍遥的农民像子真一样,自在而纯朴,而小吏作为官员则感到疲倦和厌倦。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和态度。小吏希望放弃官场的生活,辞去官职,不再穿黄绶官服。相反,他想来山中陪伴先生,戴起了白纶帽子。这里的山冠和白纶象征着田园生活和自由自在的心态。

然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担忧。他担心明朝时期会需要收拢人才,不容许家中有两个闲散之人,这可能使得他的选择变得困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疲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现实对于个人抉择的限制。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王安石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选择,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现实局限的担忧。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拼音读音参考

hé zhèng shū huái qí xiōng cǎo táng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

máo táng zhú shù shuǐ zhī bīn, gēng jià xiāo yáo shì zǐ zhēn.
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xiǎo lì yī shēn jīn juàn huàn, xiān shēng sān mǔ dú ān pín.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yù pāo xiàn yìn cí huáng shòu, lái bàn shān guān dài bái lún.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zhǐ kǒng míng shí shōu shì jí, bù róng jiā yǒu liǎng xián rén.
只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相关内容:

和吴相公东府偶成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相关热词搜索:草堂
热文观察...
  • 和杨乐道见寄
    宅带园林五亩余,萧条还似茂陵居。杀青满架书新缮,生白当窗室久虚。孤学自难窥奥密,重言犹得慰......
  • 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淹留各有趣,不比汉......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07
    明明汉月空相识,道路只今多拥隔。去住彼此无消息,时独看云泪横臆。豺狼喜怒难姑息,自倚红颜能......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08
    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暮去朝来颜色改,四时天气总愁人。东风漫漫吹桃李,尽日独行春......
  • 还自舅家书所感
    行行过舅居,归路指亲庐。日苦树无赖,天空云自如。黄焦下泽稻,绿碎短樊蔬。沮溺非吾意,悯嗟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