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刘禹锡
2025-07-21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唐代  刘禹锡  

唐诗三百首  夏天  怀人  友情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翻译及注释

诗词《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栀子花的美丽和花开花落的寓意。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中文译文如下:
蜀国的花儿已经凋谢,越桃花现在则绽放了。
花的颜色像是美玉树旁依偎,
花的香气仿佛从玉京飘来。
我们一起欣赏这青春的时刻,
不必为别离的残酷而担忧。
佳人们如同正要咏叹的花朵,
何必等待寒梅开放时刻。

这首诗以栀子花为主题,以描写花朵的美丽和花开花落的寓意为主线,同时暗示了后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欣赏。诗中首句“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表达了蜀地的花儿已凋谢,而越地的桃花已经绽放的情景,通过描写花朵的开放与凋谢,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更迭。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栀子花的美丽,描绘了花的颜色如同美玉树旁依偎,花的香气仿佛从玉京飘来,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两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通过寓言的方式,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必为离别而忧虑,因为人们就如同即将咏唱的花朵一样,不必等待寒梅的开放时刻,每个时刻都可以欣赏美好。

整首诗情感流畅,描写精细,通过自然界的生物花朵,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给人以启发和引导。通过对花朵的描写,诗人借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来世的长久,表达了一种珍惜当下和把握美好的态度,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拼音读音参考

hé líng hú xiàng gōng yǒng zhī zǐ huā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shǔ guó huā yǐ jǐn, yuè táo jīn yǐ kāi.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sè yí qióng shù yǐ, xiāng shì yù jīng lái.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qiě shǎng tóng xīn chù, nà yōu bié yè cuī.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jiā rén rú nǐ yǒng, hé bì dài hán méi.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相关内容:

蔡中郎坟

水调歌头

槐叶冷淘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贾谊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
  • 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 落日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因思古人事,更变尽......
  • 临江仙
    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
  •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