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次韵张守同往华严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子翚
2025-07-20

次韵张守同往华严

宋代  刘子翚  

浅水荷花开傍桥,晚钟楼殿碧山椒。
林松绕路行不彻,野鸟避人飞更遥。
喜有高情共捕壑,应须长啸混渔樵。
老僧好事能延客,未觉山房苦寂寥。

次韵张守同往华严作者简介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次韵张守同往华严翻译及注释

《次韵张守同往华严》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浅水荷花开傍桥,
晚钟楼殿碧山椒。
林松绕路行不彻,
野鸟避人飞更遥。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首先是一座桥边,浅水中的荷花盛开。接着是晚钟声回荡在宫殿和楼阁之间,而碧绿的山椒树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诗中还提到,茂密的林木和郁郁葱葱的松树环绕着路途,使得行人难以穿越。野鸟为了避开人类的干扰而飞得更远。

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美丽环境的向往。荷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高雅、洁净和纯洁的象征。晚钟声和碧山椒的描绘为整个场景带来了一种安详和宁静的氛围。然而,林木的茂密和野鸟的飞行距离更远,暗示了虽然人们向往宁静,但却往往无法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整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对荷花、晚钟、山椒、林松和野鸟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对宁静、美丽和远离喧嚣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高情境界、自由自在的追求,以及对友善待人、善待客人的态度。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愉悦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和人情的赞美和向往。

次韵张守同往华严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zhāng shǒu tóng wǎng huá yán
次韵张守同往华严

qiǎn shuǐ hé huā kāi bàng qiáo, wǎn zhōng lóu diàn bì shān jiāo.
浅水荷花开傍桥,晚钟楼殿碧山椒。
lín sōng rào lù xíng bù chè, yě niǎo bì rén fēi gèng yáo.
林松绕路行不彻,野鸟避人飞更遥。
xǐ yǒu gāo qíng gòng bǔ hè, yīng xū cháng xiào hùn yú qiáo.
喜有高情共捕壑,应须长啸混渔樵。
lǎo sēng hǎo shì néng yán kè, wèi jué shān fáng kǔ jì liáo.
老僧好事能延客,未觉山房苦寂寥。


相关内容:

次韵挹山亭张子猷绝句

次韵张守壶山诗

次韵原仲幽居

次韵熊叔雅七言

次韵文殊五言


相关热词搜索:次韵张守同
热文观察...
  • 次韵张守立春
    把酒酬佳节,遨头乐未央。池冰犹涩舫,岸柳已笼墙。晓院帘帏卷,春盘饼饵香。殷勤分彩胜,为掩鬓......
  • 次韵赵清献阴字诗
    石磴云房隐涧阴,昔年清献此清吟。凤池人物终难继,花县风流直到今。三尺翠碑遗墨在,一林寒竹暮......
  • 次韵致明七言
    春风摇溪溪摇天,刘郎诗思如涌泉。已怜飞花太狼籍,却爱芳草长芊绵。痴儿了事从渠了,万古寒空没......
  • 次韵致明听琴
    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龙蟠老樟下,觱发摇......
  • 次致明泉石轩诗韵
    天怀迥与尘器背,蓬莱屡踏金鳌背。闲披白袷过清湖,爽气涵空渺无外。澹然爱此一泓奇,散发逍遥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