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素上人影塔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字数:5
平仄:仄平平仄仄
【古诗内容】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本来生灭尽翻译及注释
素上人影塔,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物化同枯木,
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
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
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
方外不应殊。
中文译文:
白色塔楼中,
人的影子飘忽。
物质和身体都会消亡,
唯有明亮的月光与明珠。
本源来生和死亡都会结束,
那是什么是虚无?
我静坐一旁,看着世事如故,
身世千年,只能在一隅。
最高尚的人,并无特别之处,
在外界无有区分。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虚无主义的画面。诗人以素色的塔楼为背景,表现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疑问和思考。
诗中的“物化同枯木”,意味着一切都会消亡和过往无常。而“希夷明月珠”,则表达了月光和珠宝这种永恒的美好事物。
诗人在思考生死、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提出疑问“何者是虚无”。他在静坐中观察世事,认为一切都是如故,而他的身世却只能在一隅。
最后,诗人提出至人并无特别之处,认为外界并无差别。这种观点在佛教和道家中都有对应的思想,表达一种对世俗之外的超越和解脱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清晰的语言,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意境,展示了王昌龄的哲学思考和对虚无主义的反思。
本来生灭尽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